◎本报记者 杨 雪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举办。该论坛以“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嘉宾围绕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视听媒体发展机遇与应对、新科技条件下的出版产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网络文化新发展等议题,解读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果,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新趋势
◎本报记者 杨 雪
9月15日,2023北京文化论坛“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举办。该论坛以“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发展新动能”为主题,嘉宾围绕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视听媒体发展机遇与应对、新科技条件下的出版产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网络文化新发展等议题,解读科技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成果,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路径、新趋势。
数字技术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文化空间正在由实体性的文化场景向数字和数实融合的文化场景拓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说,比如为满足居民对中轴线的了解,北京营造了一个线上数字博物馆和线下沉浸式展览馆组成的数实融合文化场景空间。他认为,基于数字文化场景的文化消费,将是未来文化消费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数字时代下,我国文化消费呈现消费活动平台化、消费体验场景化、消费主题社群化以及消费需求差异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催生出文化新职业和新业态,促进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我刚刚参观了当红齐天公司的元宇宙乐园,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展示了未来游戏网吧转型升级的新样式。借助虚拟现实、边缘计算、5G等新技术,未来网络游戏不再仅仅是通过键盘、电脑操控的久坐式游戏,还可以是运动式的数实融合新样态。”祁述裕说。
小红书执行总编辑杨胜利介绍,现在的小红书上,人文+科技的东西非常火、非常多,“现代年轻人有着非常强的文化自信,同时还对前沿科技、新技法、新技术等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探索欲,所以现在许多通过科技创新手段给传统文化插上翅膀的作品,都成为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文化产业生态正被重新定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以及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正在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重新定义文化产业生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认为,要注重运用各种数字化手段丰富表现形式,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品质,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形态,创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影响力、传播力的数字文化产品。
“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与智能制造、智慧服务、金融、物流、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在相互渗透中促进业态、模式和场景创新。加强数字文化产业与智慧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数字文化创意向旅游领域拓展。”王一鸣说。
他还建议,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融合发展,在跨行业相互渗透过程中,形成相互间业态和模式创新“外溢效应”交互作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