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无人机市场从最初的爆发式增长逐渐走向成熟。极飞科技CEO彭斌在11月下旬的采访中宣布公司今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农业无人机市场从最初的爆发式增长逐渐走向成熟。极飞科技CEO彭斌在11月下旬的采访中宣布公司今年实现扭亏为盈,这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此同时,主流厂商的无人机价格持续“平民化”,例如,载重七八十公斤的产品近期价格已降至4万元左右。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价格下降的显著趋势。2016年左右,极飞无人机的套装售价还在10万元左右,而最新发布的P150Pro起售价已降至不足4万元。从单公斤载重来看,变化更为惊人:2017年大疆MG-1P的载荷单价超过5000元/公斤,而2023年的T60则降至1000元/公斤附近。
农业无人机市场的巨大潜力已毋庸置疑。然而,价格每年下降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未来价格还能下降多少?厂商们能否在价格下降的同时保持盈利?这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降价策略与盈利模式的探索
观研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无人机占据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近七成份额,其中农林植保已超越地理测绘,成为工业无人机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超过三成。民航局发布的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数据更能直观地反映这一趋势:植保无人机运行量占全部云系统无人机飞行小时数的98%以上。
自农林植保无人机兴起以来,价格竞争一直是行业热点话题。“以亏损换规模”的策略曾一度流行,然而这给厂商的盈利状况带来了巨大挑战。2017年末,大疆宣布新一轮植保机降价措施,表示将摆脱以盈利为目标,专注于提升行业效率和构建服务闭环。极飞科技也经历了数年亏损期,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营收从3.2亿元增长至5.3亿元,但净亏损也从671.7万元扩大至6084.6万元,2021年上半年净亏损更达8512.3万元。
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大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系统统计,2023年植保无人机全国农机补贴共计35631台,其中大疆占据80.54%的份额。QYResearch根据2024年销售情况预测的数据显示,大疆、Yamaha、极飞和Autel Robotics分别占据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30%、11%、9%和5%的份额。
目前,小载荷农业无人机价格可低至2万余元,大载荷无人机每公斤载荷价格也降至千元以下。极飞11月推出的P150Pro起售价为39999元,比上一代产品降低近4000元;大疆上周推出的T70起售价为44999元,比T60降低了1万元。
然而,近期价格下降并非单纯的价格战。成本下行是价格持续下降的重要因素。“我们拿无人机一个个‘抠’成本,”彭斌表示,“农场主接受不了那么高的价格,而且不要次品,我们把该省的都省掉,包括运输、包装时那些包装盒子我们也不那么讲究。”他认为,简化设计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就像马斯克的火箭X一样,“简单才会便宜”。大疆的工程师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们将无人机成本控制的逻辑与电动汽车制造类似。
成本下降的驱动因素:产业链协同与技术进步
农业无人机成本下降是硬件产业链协同作用的典型案例。近年来,汽车产业和机器人产业联系日益紧密,新能源车厂商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一些机器人厂商也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甚至汽车芯片厂商也延伸到机器人芯片领域。这不仅是因为机器人和汽车同属具身智能范畴,也在于两者的硬件,例如电池、雷达、芯片等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无人机行业受益于机器人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等原料价格随着应用扩大而下降,电池占无人机成本约1/3,每年降价幅度约为百分之十几。汽车或其他机器人上使用的激光雷达也大幅降价,这显著降低了无人机感知系统的成本。大疆发布的T100首次标配激光雷达,该款激光雷达价格在几年间大幅下降,预计未来还将持续下降。
无人机规模化增长也推动了其他零部件成本下降。据工程师介绍,无人机上某一定位器件的价格自2015年以来下降超过100%,工业用途电磁流量计的价格也大幅下降。在零部件成本下行和新技术成熟的背景下,无人机开始应用电磁流量计、激光雷达等新部件及其他新功能。
然而,成本下降曲线可能不会一直如此陡峭。大疆的载荷单价曲线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下降较快,2019年至2020年趋于平缓,2020年后则更为平缓。这与行业规模效应和技术演进相关。早期,降本主要通过带动配套产业链发展实现,而规模效应在更大程度上还未体现;之后,技术演进和成本下降共同作用导致价格下降,但幅度小于规模效应带来的下降幅度。为了提升性能和智能性,无人机将叠加更多传感器等部件,这使得价格稳定下降的难度有所增加。
市场成熟度与未来发展空间
2021年,农业无人机曾出现多起“炸机”事件,但近两三年此类事件已减少。从覆盖率来看,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达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达26.7亿亩次,同比增长近25%,居全球首位。大疆的数据显示,2024年农业无人机单年作业量超过25亿亩次,相当于覆盖中国38%的耕地面积。
当农业无人机市场走向成熟并覆盖大面积耕地时,企业开始关注可持续性和盈利。这是否意味着产品将走向稳定形态和稳定功能,不再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彭斌认为,农业无人机技术处于发展的中期阶段,行业还有创新空间,并未达到“彩电大拼杀”的程度,未来两三年仍有技术红利可循。
业内对农业无人机的成熟度和技术空间存在不同观点。工程师认为,用户成本的大头之一——维修成本还有待下降。维修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有下降空间。此外,目前农业无人机主要覆盖大中地块耕地,小地块和经济作物领域的渗透率还有待提高。
功能方面,农业无人机也在探索AI技术应用。目前AI主要用于障碍物识别,尚未实现完全自动智能化作业,处于L2阶段。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AI将在无人机上大规模应用。芯片算力提升将使无人机更智能,但算力提升带来的体验感升级将会逐渐减弱。大疆计划未来使用AI等技术实现更大程度的机器自动化,但实现无人值守的目标仍面临技术挑战,需要电池、传感器性能的提高。
农业无人机市场正经历从爆发式增长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价格下降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但并非单纯的价格战,而是成本下降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行业将继续关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虽然价格下降的幅度可能会减缓,但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仍将为农业无人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对小地块和经济作物的覆盖率,以及实现更高水平的自动化,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