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攻克“幽灵粒子”探测难题: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地下700米深处,位于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10月20日建成,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探测器核心部件——2万多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有机玻璃保护罩的研发,曾一度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难以逾越的难题,最终由浙江海盐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
浙江民企攻克“幽灵粒子”探测难题: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
地下700米深处,位于广东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于10月20日建成,标志着这一“国之重器”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探测器核心部件——2万多只20英寸光电倍增管的有机玻璃保护罩的研发,曾一度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难以逾越的难题,最终由浙江海盐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这一突破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长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也彰显了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的担当与实力。
中微子,这种被称为“幽灵粒子”的基本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极难探测,是物理学界最前沿的研究对象之一。探索中微子的奥秘,对于认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大国之间科技实力比拼的重要竞技场。江门中微子实验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计划于2025年8月正式投运,届时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的三大中心之一。
光电倍增管是中微子探测器的“眼睛”,负责捕捉中微子发出的微弱信号。然而,光电倍增管的脆弱性也使其成为探测器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20多年前,日本超级神冈中微子实验就因光电倍增管缺乏保护措施而发生殉爆事故,导致整个实验停滞。鉴于此,江门中微子实验在2013年立项之初,就将光电倍增管保护罩的研发列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旨在为这双“眼睛”配备坚实的“眼罩”,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然而,这项看似简单的保护罩研发却并非易事。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尝试攻克这一难题,但始终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进度也因此一度受阻。直到2018年,中科院面向全国发布招标,专注于声屏障产品的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承担起这一重任。
当时,华帅特仅仅收到了一张包含少量数据和采购数量的图纸。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鼎力支持下,华帅特迅速组建了项目研发小组,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和技术骨干倾尽全力,投入到这场攻关战中。仅模具研发阶段就耗时半年多,期间,公司甚至放弃了一个来自著名车企价值1500万元的订单,全力以赴,专注于光电倍增管保护罩的研发。
经过上百次的测试和改进,2020年6月,华帅特终于研发出满足要求的有机玻璃保护罩,其透光率等关键指标均超越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这些保护罩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光电倍增管,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而且其优异的性能也为其他中微子实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总工保罗·隆巴尔迪对此高度评价:“没有这些保护罩,江门中微子实验不可能完成。”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也表示:“这是中国民企在重大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担当,也是中国科研能力的一大进步。华帅特的技术突破和前瞻性眼光,能为国内外其他中微子实验的顺利推进积累宝贵经验。”
华帅特董事长殷根华坦言,研发这些保护罩并非有利可图,甚至可以说是一笔“亏本生意”。但他认为,企业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更要着眼长远发展。“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企业自身也抓住了发展良机,未来大有希望,也大有可为!” 他说道,放弃千万级订单带来的损失,最终转化为企业研发实力和声誉的提升,那些错失的订单如今也陆续回归。
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标志着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又一项重大突破。这不仅是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像华帅特这样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难题的中国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他们的付出,不仅为江门中微子实验保驾护航,也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技术攻关,更是一次中国民营企业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的生动写照,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活力和无限潜力。 这项成果的取得,也为未来更多重大科学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心,预示着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华帅特的成功,也必将激励更多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国家科技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