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2024年春晚舞台上,由宇树科技提供的人形机器人与舞者共同演绎的创意舞蹈《秧BOT》,惊艳四座。机器人与演员默契配合,手绢翻飞,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博”秧歌盛宴,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了公众视野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

2024年春晚舞台上,由宇树科技提供的人形机器人与舞者共同演绎的创意舞蹈《秧BOT》,惊艳四座。机器人与演员默契配合,手绢翻飞,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博”秧歌盛宴,将人形机器人推向了公众视野。这不仅预示着人形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也昭示着这一颠覆性技术即将迎来大规模应用的时代。 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颠覆性产品,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形机器人的概念、应用场景、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1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完美载体

要理解人形机器人,首先需要了解“具身智能”的概念。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但人机交互主要局限于数字世界。人工智能可以回答问题、创作艺术,却无法进行家务劳动或参与建筑施工。为了实现人工智能与真实物理世界的交互,我们需要赋予人工智能一个“身体”,而人形机器人正是这样的载体,它集成了各种核心尖端技术,是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

与传统机器人依靠预设程序执行特定任务不同,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通用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指出,传统机器人是“专才”,只能执行单一任务,而人工智能赋能的人形机器人则更像“全才”,能够适应多种场景,完成多种任务。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形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理解人类语言,执行指令,识别环境信息,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和行动。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谭旻认为,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将科幻电影中才出现的真正智能化机器人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02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厂车间到千家万户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

有机构预测,2025年将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商业化落地指日可待。早在2024年初,国产人形机器人WalkerS便已进入新能源汽车工厂进行实训,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厂打工”。

优必选CEO周剑曾指出,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和家庭陪伴是人形机器人目前的三大应用场景。但由于家庭和商业场景环境复杂,人机交互需求多元,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工业制造领域具备更好的商业化基础,智能制造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首个大规模应用的领域,预计三年内工业人形机器人将实现大规模量产。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对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行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划分:短期内主要应用于工厂的生产和装配;中期将拓展至家庭、农业、建筑工地等场景;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将有望承担所有类型的任务。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极其广泛,但其目前的表现是否称得上“好用”,仍存在疑问。部分人形机器人的动作略显笨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对此,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解释道,这与早期的AI技术类似,在ChatGPT出现之前,人们普遍认为AI不够智能,功能有限。而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也面临类似情况,很多人认为其功能有限、价格昂贵。但他强调,人形机器人技术只差临门一脚,那就是机器人大模型AI技术的突破。他预测,最快3到5年,人形机器人将会有显著进步,即使发展缓慢,也不会超过10年。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谭旻也表示,不必过于纠结于创新性产品初期可能存在的不足。智能手机从出现到普及也只用了十几年时间。目前,人形机器人正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人工智能技术正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也在加速发展,预计10到20年内将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预测,市场成熟后,人形机器人的售价可能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

03 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春晚舞台上的《秧BOT》舞蹈,生动展现了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实力。舞蹈中,人形机器人需要进行大幅度的19个关节运动,这考验了机器人的可靠性和协调性。AI软件精准捕捉舞蹈演员的动作,生成指令代码,工程师再进行精细调整,大模型技术显著提升了机器人的学习效率。

宇树科技工程师张阳光表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无论是机器人的动作复杂度还是整体协调性都展现出领先水平。一台人形机器人包含数千个零部件,涉及各种尖端技术,堪称人类生产制造的最先进硬件之一。

《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列举的关键技术,展现了该领域的复杂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将人形机器人技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方面,中国在生产制造、迭代速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软件方面,虽然在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但在算力芯片和AI人才储备方面仍需加强。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国产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引发关注。DeepSeek凭借其算法改进和优化,以十分之一的成本达到了GPT-3.5级别的表现,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将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谭旻认为,中国庞大的市场、完善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基础,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和场景创新提供了优势。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产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级别。

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技术突破、应用前景与中国机遇

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是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到2027年,显著提升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4年,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更是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高端装备的优先发展方向。

04 机遇与挑战:共创人形机器人美好未来

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例如其是否会抢占人类的工作机会。对此,优必选相关负责人谭旻认为,人形机器人并非抢占工作,而是代替人类从事危险、枯燥、辛苦的工作,而生产力革命也将创造大量新的工作机会,让人们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2025-02-04
下一篇 2025-02-0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