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数博会聚焦数据要素赋能生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和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
2024数博会聚焦数据要素赋能生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和城市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由国家数据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本届数博会以“数据要素赋能生态,数智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多场精彩的行业交流活动,旨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以及探索城市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之路
-
中国芯崛起:西方芯片的困境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
中国芯崛起:西方芯片的困境与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重塑2019年,芯片,这个看似微小却蕴含巨大能量的电子元件,成为了竞争的焦点。美国凭借其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试图构建一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将中国阻挡在高端芯片领域之外
-
一个遥控器就能看电视?电视产业的困境与未来
一个遥控器就能看电视?电视产业的困境与未来对于中国家庭来说,电视曾经是不可或缺的大件家电,但如今电视开机率却跌至30%以下。为了扭转这一颓势,广电总局推行“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的政策,意图通过简化操作来提升电视使用率
-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多项亮点提前揭晓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多项亮点提前揭晓7月30日上午,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届数博会将以“数智赋能,数实融合”为主题,突出前沿性及专业性,以开放共享、资源集聚的姿态,致力于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
贵州聚焦“3533”产业集群,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贵州聚焦“3533”产业集群,打造六大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发布会,公布了贵州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确定的“3533”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到2027年,贵州计划形成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能源等三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酱香白酒、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三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
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
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2024年8月28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将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举行。本届数博会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将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数据潜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中国互联网产业上半年稳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中国互联网产业上半年稳步增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4年7月31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近日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较1-5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
-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聚焦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聚焦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将在北京盛大开幕。秉持“国际视野、国家战略”的原则,本届数博会将进一步突出专业性和前沿性,紧扣行业发展新风口,以精彩的展览展示内容及形式,为专业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十年之约,共谱数字经济新篇章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十年之约,共谱数字经济新篇章2024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将迎来第十个年头。作为大数据领域的国际盛会,数博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数字经济发展风向标
-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聚焦产业生态,引领行业前沿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聚焦产业生态,引领行业前沿2024年7月30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贵阳市市长马宁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点介绍了今年数博会展览展示板块的亮点,并将此次展会定位为“重头戏”,更强调其引领前沿领域的作用
-
美欧联手打压中国芯片产业:阿斯麦夹缝求生,全球芯片市场暗流涌动
美欧联手打压中国芯片产业:阿斯麦夹缝求生,全球芯片市场暗流涌动近年来,围绕着芯片产业,中美之间的博弈愈演愈烈,而欧洲也逐渐加入其中,试图在这一关键领域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场博弈的焦点,则集中于光刻机,这一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
-
拒绝“卡脖子”:中国芯片产业突破之路
拒绝“卡脖子”:中国芯片产业突破之路近年来,全球芯片产业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