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者1号:人类被困太阳系的现实与星际旅行的未来展望
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探测器,标志着人类向星际深空探索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这艘仅重722公斤的飞船,已经飞行了约240亿公里,相当于156.2个天文单位,突破了太阳风的影响范围,进入了星际空间
-
OpenAI携手软银等巨头启动“星际之门”计划:5000亿美元打造AI基础设施
OpenAI携手软银等巨头启动“星际之门”计划:5000亿美元打造AI基础设施近日,科技巨头OpenAI联合软银等公司共同宣布启动一项名为“Stargate”(星际之门)的宏伟计划,旨在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建设全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一消息于1月22日正式对外发布,迅速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
小行星:未来宇航员的星际食物来源?
小行星:未来宇航员的星际食物来源?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依然充满挑战。除了幽闭环境可能对宇航员造成心理损伤外,航天器有限的载重能力也限制了人员、水、空气和食物的配置
-
“星际客机”故障,两名美国宇航员被困太空,SpaceX飞船救援面临挑战
“星际客机”故障,两名美国宇航员被困太空,SpaceX飞船救援面临挑战6月5日,由美国波音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商业载人计划项目组共同开发的“星际客机”,将两名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送上了太空。原定6月6日抵达国际空间站后,两人于6月14日返回地球
-
中国登月“嫦娥六号”与美国“星际客机”:太空竞赛新篇章
中国登月“嫦娥六号”与美国“星际客机”:太空竞赛新篇章近年来,全球航天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竞赛,中国“嫦娥六号”的成功登月以及美国“星际客机”的一系列“小故障”成为了这场竞争的焦点。这两个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中美两国航天技术差距的热议,也让人们再次审视了美国登月事件的真实性
-
美国宇航员“被困”太空,波音“星际客机”返航之路漫漫:谁来解救?
美国宇航员“被困”太空,波音“星际客机”返航之路漫漫:谁来解救?美国宇航员被“困”太空的事件,再次将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推上了风口浪尖。这艘号称美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却因一次次返航延误,将两名宇航员的命运悬在了半空中,也暴露了美国航天事业的“尴尬”现状
-
美国航天梦的“星际”滑铁卢:从“延期返航”到月壤之争
美国航天梦的“星际”滑铁卢:从“延期返航”到月壤之争2023年6月,两位美国宇航员搭乘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本应是一次为期一周的太空之旅,却演变成了一场令世界瞩目的“延期返航”事件。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美国航天技术的短板,也引发了人们对美国航天实力的质疑,更折射出中美航天合作的复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