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遇暴雨会变成汤锅吗?排水泄洪主要靠两点,花了13年选址

这是一张由中国天眼收集并绘测的域外星体事件图,它向人们展示了神秘且浩瀚的宇宙,展现出了中国技术的强大。【脉冲双星系统】作为中国的骄傲,中国天眼前前后后选址就用了13年,专业团队分别在西藏、新疆、贵州等地进行勘测,最终选择了贵州

这是一张由中国天眼收集并绘测的域外星体事件图,它向人们展示了神秘且浩瀚的宇宙,展现出了中国技术的强大。

【脉冲双星系统】

作为中国的骄傲,中国天眼前前后后选址就用了13年,专业团队分别在西藏、新疆、贵州等地进行勘测,最终选择了贵州。

然而,这也难免会引起大家的疑惑,贵州降雨量偏多,尤其是夏季的时候,几场暴雨下来难道中国天眼不会汤锅吗?

【可怕的大暴雨】

事实上中国天眼是有排洪泄洪方面考虑的,主要依靠这两点

中国天眼的泄洪能力

第一点就是依靠它本身的泄洪设计结构,中国天眼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光滑的一口大锅,可实际上近看大家就会发现,在大锅里边还有很多空隙。

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前期设计的排水孔,当有雨水灌入的时候,这些排水孔就发挥了作用。

并且当雨水落进大锅的时候,由于它的结构影响,积水会汇聚到天眼的中心位置,有效将这积水汇聚起来,防止出现坑坑洼洼的小水坑。

【中国天眼的大锅】

因此,中国天眼的中心部分排水孔是最多的,同时周围的排水孔也分担了泄洪的压力。

有了大量的排水孔,没有良好的排水管怎么行呢?据悉中国天眼用了无压隧道,相比普通排水管,无压隧道可以稳定排水,并且减少了杂质堵塞的风险。

一般来说像是周围的树叶啥的,基本不可能在无压隧道中淤积堵塞,再加上天眼的锅口位置较高,淤泥也不好进入,排水性自然就很好了。

事实上,在建设这口大锅的时候,相关技术人员就将中国天眼的排水目标定得非常高,即便是红色预警级别的暴雨,都能应对。

【天眼的结构】

况且,像贵州的气候情况,暴雨一般不会持续太久,雨水是很聚集难起来的。

最后,中国天眼的整体选址地势也不算太低,就算是发生了洪涝灾害(事实上贵州很少听说过有洪涝),周围的地形也可以承担分流的作用

第二点,中国天眼的排水性恰好来自其选址的巧妙性

相信大家都清楚,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是一种以石灰岩为主要构成的地形地貌,常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喀斯特地貌】

其特征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岩溶地貌形态,如喀斯特山、峡谷、岩柱、地下河、洞穴、天坑等。

喀斯特地貌因其形态各异而被誉为“石灰岩地貌的王国”

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地下溶洞富集,导致了地面的渗水能力很强,积水直接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溶洞和暗河,很难在地面形成积水,这也是贵州洪水罕见的原因。

当中国天眼附近有大降水的时候,很多雨水不会流到大锅中,而大锅排出的水也一并进入到地下。

【喀斯特地貌溶洞】

选址的考虑

当然,中国天眼在选址的时候,可不仅仅是出于排水的考虑,还有其他因素。

首先是处于地理位置的考虑,中国天眼其实并不完全存在于坑洞之中,它的位置相当于是山上的一处巨坑

在这里不仅有着地势较高的优势,而且有着一个天然的巨坑,在后期建造的时候,就不用专门凿出这样一个大坑,省时省钱又省力。

像这样的天坑,在中国范围内并不算罕见,但是像云贵高原一样,本身起点就比较高的天坑,确实就比较少了。

【贵州的超大天坑】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正是因为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组成是石灰岩,很容易受到雨水的冲刷,在日积月累的外界因素下,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天坑。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问了,既然要地方高还要有天坑,青藏高原不是更好吗?为何反而选择了云贵高原呢?

之所以否定了在青藏高原建造中国天眼的方案,一方面是海拔太高不利于施工,另一方面冻土并不稳定开凿起来也比较麻烦。

其次,从气候角度来说,贵州很少下雪,其信号几乎不会被雪花覆盖。

同时贵州虽然雨水较多,可天空很少被云层所覆盖,能够接受的电磁波信号自然也更清晰。

再者,中国天眼的位置还得远离喧闹的人群和市区

因为人们生产生活当中也会产生许多电磁波,都有可能被中国天眼捕捉到,从而对天眼产生干扰。

像贵州省地广人稀,符合条件的地方又多,再加上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说是中国天眼落地的不二之选。

【贵州的山美水美】

可即便如此,当初我国研究人员在选址的时候,仍旧在中国大地上奔波了13年的时间,才最终认定了贵州。

重大意义

中国天眼建成之后,对于中国甚至全人类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它作为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集众多高尖端客机为一体,具有世界顶尖的信息处理、传递能力,大尺度的工程结构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中国天眼的存在,将中国天文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迄今为止,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超过750颗,中国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收集的电磁波证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有53分钟的脉冲双星系统,并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

诸如此类的科学成就还有很多,随着中国天眼的持续稳定运行,相信在未来还会继续为人类带来全新发现,让我们一起期待。

参考资料:

【1】张立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对贵州发展推动》

【2】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2025-01-22
下一篇 2025-01-2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