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联合国亲自认证,中国在沙漠悄悄干了件大事

沙漠,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地形之一。它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却只能供养不到1%的人口

沙漠,是人类最难征服的地形之一。它占据了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却只能供养不到1%的人口。沙漠的存在不仅造成了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匮乏、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还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治理沙漠,让它变成绿洲,是人类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这个看似无望的地方,中国却悄悄地干了一件大事。这一切,都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和赞叹。

那么中国究竟干了什么大事呢?

答案是: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在沙漠中建设太阳能电站。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还能够带动沙漠的绿化和治理,形成“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

据悉,中国在沙漠地区建成了超过100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00多吉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

这些项目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多方面分析和解读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背景、意义、效果和挑战,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一、传统治沙方式:投入高、回报低

中国是一个国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国家,有近三分之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了荒漠化的影响,堪称全球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

荒漠化不仅威胁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还导致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阻止荒漠化的蔓延和扩张,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实施了一系列治沙工程。其中最主要和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通过在沙漠边缘或内部种植适应性强、抗旱耐盐、生长快速的树种或灌木,形成防风林带或绿洲,从而减少风沙侵袭和土壤流失。

这种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难。

首先,种树造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成活率低、维护难度大。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种树工人面临着高温干旱、风沙侵袭、水源缺乏等困境。在没有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和留住种树工人。

其次,种树造林需要大量消耗水资源,而水资源正是沙漠地区最紧缺和最宝贵的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或者引水灌溉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

再次,种树造林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土地正是沙漠地区最稀缺和最有价值的资源。过度占用土地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计和发展,也会破坏沙漠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传统的治沙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意义,但也存在着投入高、回报低、效率低、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如何在治沙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难题。

二、新型治沙方式:光伏发电+绿色产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中国找到了一种新型的治沙方式,那就是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在沙漠中建设太阳能电站。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还能够带动沙漠的绿化和治理,形成“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

光伏发电技术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它具有清洁、安全、无噪音、无污染、无运输费用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

而沙漠地区则具有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空气干燥、无遮挡物等条件,非常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站。

近年来,中国在沙漠中大规模建设了光伏发电站,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国家。据悉中国在沙漠地区建成了超过100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00多吉瓦,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

这些项目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这些光伏发电项目还带动了沙漠的绿化和治理。一方面,光伏板可以遮挡强烈的日光,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湿度。另一方面,光伏板下方可以种植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如仙人掌、沙棘、蒿草等,利用光伏板的遮荫和滴灌,形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固定沙土,防止风沙侵袭,还可以提供一些经济作物和药用材料,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此外,光伏板间也可以种植一些矮小的农作物,如薯类、豆类、蔬菜等,利用光伏板的反射和散射,增加光照强度和均匀度。这些农作物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量,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

通过这种“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中国在沙漠中建设了一批兼具能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光伏发电站。这些项目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为沙漠的绿化和治理做出了贡献。

三、联合国亲自认证:中国是全球治沙领跑者

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做法,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2023年10月17日,联合国环境署(UNEP)发布了《2023年全球荒漠化与干旱状况报告》 ,对全球各国在治理荒漠化和干旱方面的进展和成就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报告指出,中国是全球治理荒漠化和干旱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国家之一。报告特别提到了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做法,并称其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报告还列举了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几个典型案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 、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等地。

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规模、效果和影响。例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有一个占地约1000平方公里的光伏发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2吉瓦,相当于3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这个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带动了当地近10万人脱贫致富。

报告还强调了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意义和价值。报告认为,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排放,还能够促进沙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增加沙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提高沙漠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做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和示范。报告认为,这种做法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的多个目标,如消除贫困、保障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

报告最后对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并呼吁全球各国借鉴和学习中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结论

总之,中国在沙漠中建设光伏发电站是一项创新的治沙方式,它不仅能够利用沙漠中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清洁、可再生的电力,还能够带动沙漠的绿化和治理,形成“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模式。

这种方式不仅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还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为沙漠的绿化和治理做出了贡献。

这种方式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并被视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这种方式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的贡献和示范,并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多个目标。

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在治理荒漠化和干旱方面的领先地位和责任担当,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实力和决心。

这种方式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治沙方式,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2024-12-22
下一篇 2024-12-2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