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张瑞永入选2023年“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
10月8日,2023寻访“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活动颁奖仪式在浙江宁波举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瑞永研究员入选“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据了解,“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等单位共同开展,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寻访一批海洋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工作团队,推荐他们面向海洋科技前沿、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面向生态环保蓝碳护海的典型案例
-
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金属矿物
来源:央视新闻微博 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据介绍,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矿物种类相当丰富,迄今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
-
我国科考人员首次系统性采集卓奥友峰岩石样品
第二次青藏科考卓奥友峰极高海拔综合科考队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科考分队的科考队员近日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海拔4950米处沿山而上,到达岩石样品采集目的地——卓奥友峰。卓奥友峰海拔高达8201米,是世界第六高峰
-
我国科学家发现战略性关键金属新矿物,命名铌包头矿
10月3日,由中核地质科技有限公司(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葛祥坤、范光和李婷研究员等研究发现的新矿物铌包头矿(niobobaotite)获得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 CNMNC)的正式批准,批准号为IMA 2022-127a。这是我国核地质系统成立近70年来发现的第13个新矿物
-
我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中国北冰洋科考踏上新起点
一个月前的9月5日13时55分,科考队乘坐“雪龙2”号成功抵达北极点,这是我国科考船首次抵达北极点,填补了我国极地科考的空白。为什么在十多次科考之后科考船才抵达北极点?“雪龙2”号又是如何抵达北极点的?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我现在是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驾驶台
-
为了在“天宫”里做科研,中国科学家做了这些事情→
2023年9月15日,科普中国·星空讲坛以“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邀请5位来自超导技术、海洋资源、航天科技、气象预测、水利水电领域的专家,围绕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切实造福百姓的五大科学与技术,聚焦“富民强国‘强’什么”,带领公众感受我国科技、科研工作背后的精神和魅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教授带来演讲:我国太空探索的坚定一步
-
“无处不在的焊接技术应用”——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大手拉小手)进校园
SWS2023年科普日活动无处不在的焊接技术2023年9月17日,“全国科普日”期间,上海市焊接学会与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开展了第五次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无处不在的焊接技术应用”。本次活动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共计1400余人参与
-
开采时间缩短约70%我国科学家发明新型稀土开采技术
重播 暂停 00:06 / 00:18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风化壳型稀土矿电驱开采技术,稀土回收率提高约30%,杂质含量降低约70%,开采时间缩短约70%。这是记者于15日在广东省梅州市举行的科技成果评价会上获悉的
-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AI新时代来临,要做真正健康的大模型生态
重播 暂停 00:06 / 00:56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于淼 周浩宇 摄像 田超 童迪 9月15日,在2023世界计算大会开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图灵奖获得者、2021年京都奖得主姚期智带来《人工智能的新潮流:从科学到产业》主题报告。姚期智认为,语言大模型的出现给人工智能带来真正了不起的新潮流
-
制裁不成改劝说,沙利文让中国别搞研发,美国科技可供中国百年用
文案|憨豆编辑|憨豆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个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作为现存的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却一直处在依靠打压他国来强大自己的风口浪尖上,尤其是近些年对中国,制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中国高科技崛起困扰美国近年来,在中国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动下,中国高科技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中国科技实力明显增强,这给长期主导全球科技格局的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在应对中国科技崛起方面显得手足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