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观人间事编辑/纵观人间事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科技还并不发达,日常生活中,也不是家家都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当时还是一个稀罕物品。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文/纵观人间事
编辑/纵观人间事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科技还并不发达,日常生活中,也不是家家都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在当时还是一个稀罕物品。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那些小时候风靡全国的电子设备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变成了我们一代人的回忆。

这些电子设备曾经风靡一时,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对它们一无所知,现在来让我们回忆一下这些令人怀念的电子设备吧。
“有事呼我”的BP机
BP机,也叫传呼机,寻呼机,由超外差接收机、解码器、控制和显示等部分组成。
它从基站发射的寻呼信号和干扰中选择出所需接收的有用信号,恢复成原来寻呼本机的基带信号,并产生音响(或振动)和显示数字(或字母、汉字)消息。所以寻呼机本身其实只是个信号接收和显示设备,并无法单独使用。

1983年,上海开通了第一家寻呼台,BP机正式进入了中国。当时的摩托罗拉公司是BP机的生产公司,也是BP机的代名词,在当时,一部BP机的价格可是很贵的。

从1990年开始,BP机就在中国遍地开了花,传呼市场异常繁荣,这也让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逐渐白热化,那个年代的时尚标配,就是腰间得别着个BP机。
而在八十年代,“有事呼我”可以说是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如果你能传来滴滴滴的传呼声音,那你一定会吸引到街上的人艳羡的目光。

而到了1993,1994年时,手机开始慢慢出现,BP机被逐渐代替了下去,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市场被手机市场强势攻下,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

1996年开始,传呼市场业绩下滑,用户数量骤减,传呼台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005年以后,BP机淡出了中国的舞台。
老板标配——大哥大
在传呼机盛行的同时,另一个更方便、更有身份象征的通讯设备也在市场上风靡,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老板的标配——大哥大。

大哥大跟BP机是在同一个年代,但是BP机却非常的大众化,而在当时能手持一台大哥大手机的人,才是真正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的象征。

在80年代,一部大哥大的公开价格是20000元,要知道,当时的普通职工月薪在50元左右,现在翻了差不多一百倍。如果按这个计算的话,一部大哥大在当时的价格相当于现在的200多万。

苹果公司新出的手机iphoneX最贵也就一万多,可见大哥大在当时那个时候是有多豪了。
1987年,大哥大进入了中国,当时的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讯的接轨,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公司也趁此推销自己的移动电话。

而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就有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就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还不清晰,常常要喊。
大哥大虽然体积庞大,但是它的一块大电池在充电后,也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而充满一次电足足需要十几个小时。

即便如此,大哥大在当时也是紧俏货,就算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大街上提着钱排队的人非常多,一经开卖就瞬间售空。
而且随着香港警匪片的兴起,大哥大又被多位电影大咖带火,这也导致民众都去争相模仿他们,这也导致了市场缺货严重。

但是通讯领域一直在进步,随着2G网络和更便捷的黑白屏手机的出现,大哥大在2000年初便消失在了市场上。
移动电信之争的产物——小灵通
说起小灵通,可能还有不少人听说过,在不少80、90后人的记忆里,小灵通的地位那可是很高的,当时有谁不想拥有一个小灵通呢!

1996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分家,移动主打手机通讯业务,发展势头迅猛,而电信因为业务局限性,只能眼睁睁看着移动赚大钱。

这时,余杭电信局局长徐福新提出,把PHS无线市话嫁接到固定电话网上,用中国电信网络,前端接上PHS的无线技术,就成了一个建立在固定网上的小手机。UT斯达康的总裁吴鹰成为徐福新的合作伙伴。

于是,从1998年1月开始,余杭地区正式开通小灵通。2002年8月,小灵通在中国大陆200多地开通,网上用户数超过600万。2006年10月,中国大陆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顶峰。

一时之间,全国上下都是小灵通的使用客户,不管男女老少,人人都必有一部小灵通。
小灵通耗电小,待机时间长,通话质量也好,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危害小,老人小孩和孕妇都能使用。

但从2008年开始,小灵通用户不断下降,小灵通也被列为贬值资产,直到2014年10月,所有的小灵通基站全被关闭,小灵通时代也结束了。
大疙瘩电脑
在90年代,我们上学时的电脑还是很笨重的,那时候上微机课还得穿鞋套才能进去,因此,每到上微机课前,学校走廊里就会有一堆人在借鞋套。

那时的电脑显示屏还很笨重,而且打开一会儿就会严重发热,那时上网得等好久,还没玩多久就又得关电脑。
在当时为了躲避父母的检查,我们经常会对着电脑扇扇子、吹风,就为了能不被父母骂,相信大多数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

大疙瘩电脑也叫凸屏显示器,和现在的电脑显示器相比,它真的是又丑又重,散热还不好,因为要保证电子束打到屏幕的半径一致,所有将电脑的屏幕做成了球面,之后也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电脑屏幕才变成现在这样。

之后,市面上又出现了等离子屏和液晶屏,这种凸面显示屏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家庭影院——录像带和录像机
在80年代,人们唯一的娱乐爱好便是看电影,这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娱乐活动,年轻男女约会,电影院是必去的一个约会圣地,每到过年过节,电影院便人满为患。

当时的录像厅,那可是那一代人的精神食粮的来源,那些开在街道旁和小巷深处的黑漆漆的小房子,吸引着无数人前往,那里播放这神秘、令人激动的故事。不开玩笑的说,那里是很多年轻人性启蒙的地方。

而录像带和录像机的发明,也让电影走进了家中。在当时,家里有录像带和录像机的人,那可都是大户人家,也是那一带最有钱的人。

但是,录像机的黄金期也只有短短的10年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录像机逐渐的被VCD、DVD所替代,一部分的录像厅还被改建成了歌厅和音像店,录像机也就此从市场上消失。
黄金影碟时代——VCD
1992年,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在美国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看到了MPEG解压缩技术,他联合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将此技术运用于电子市场。

直到1993年9月,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在安徽合肥诞生,取名"万燕"。VCD机一投放到市场,销售异常火爆,之后更是出了多种品牌。
VCD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风靡全球,成了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00多亿元的大产业。

就连电子产业发达的日本和美国都争相模仿万燕VCD来生产。

唯一可惜的是,在技术上,"万燕"发明了VCD机,但是却没有申请专利,以至于被好多公司争相模仿,一直到DVD的出现,VCD也被卷入滚滚的历史洪流中。
结语
虽然这些电子设备已经消失人前,但是在我们的心里却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毕竟,它们陪伴了我们无数个青春。

当然,科技的进步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多样性,给我们单调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

不过,每每看到这些老物件时,一种莫名的感觉还是会萦绕在心头,可能是对自己那已逝青春的回忆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