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兴科技聚焦AI垂直应用,加速打造长沙创意科技“研发高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在10月23日举行的2023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开幕式上,岳麓对话重磅登场。在主题为“全球研发中心掌门人共话研发未来”的圆桌论坛环节,万兴科技副总裁朱伟透露,作为湖南电子信息领域代表性企业,万兴科技将持续深耕湖南,将在长沙加速打造创意科技“研发高地”,并加码推动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
-
五年研发投入经费翻番,创新练成黄埔“黑科技”“真本事”
在核心电子元器件领域,填补射频微波陶瓷电容器和微波芯片电容器国内空白;在工业软件领域,电力大数据分析平台凭借领先的增强分析及智能决策技术、分析导图技术能力实现全国产化;在先进材料领域,实现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提纯技术提取的产品含量超过99.9%,达到全球最高水平……过去五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政府答卷:研发投入强度达6%先进水平,国家战略创新平台集聚成势2018年至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国家战略创新平台集聚成势,五年来,从无到有建立起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战略引领,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中心、慧眼大设施工程为核心,以高水平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实验室和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区
-
工业软件被卡脖子!怎么阿里、腾讯这些大厂不去研发?
在数字化时代,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像盖别墅一样高耸入云。然而,与此同时,工业软件领域却被形象地比喻为摩天大楼,其庞大和复杂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
(科技)日本一公司研发出用人工智能读取脑电波的“读心术”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人们所熟悉的脑电波应用于临床医疗由来已久,例如检查癫痫和睡眠障碍等问题。日本《读卖新闻》近日刊文称,通过将脑电波监测与最新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有助于“破译”人们心理状态和意图
-
东莞本土研发的炒菜机器人,正在各大后厨悄然走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预制菜走上餐桌,成为消费者的“新宠”。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
-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盾构机主轴承下线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重播 暂停 00:07 / 00:49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盾构机主轴承下线# ,该轴承为直径8.61米“大铁环”,是大国重器盾构机的核心部件,具有使用寿命长、制造精细度高等特点,由中国铁建重工自主研发。为大国重器点赞!
-
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建设,预计明年年初竣工
近日,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进入全面机电管线安装工作,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建设。华为上海青浦研发中心是上海市重点工程,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西岑科创中心的亮点项目,自开工以来就备受关注
-
十年研发费超9700亿!华为打造5G基带、麒麟芯、星闪三大核心技术
8月底,华为高调发布Mate60系列手机,引起全球关注,不是手机的各种新功能,而是CPU芯片来源成为全国群众的热门话题。时隔三年,海思麒麟5G芯片的回归,无疑让大家对华为的研发能力更为佩服,加上卫星通信、星闪等黑科技,华为在技术研发这一块,到底有多牛?据悉,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9773亿元
-
洪堡教席教授金耀初加入西湖大学:研发更加类人的AI系统
西湖大学10月19日宣布:欧洲科学院院士、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计算智能学会候任主席金耀初已全职加入该校工学院,任人工智能讲席教授。金耀初 西湖大学 图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西湖大学了解到,金耀初1966年生,在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获德国鲁尔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
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明年6月将在青浦“揭幕”,百余栋建筑群由小火车连通
重播 暂停 00:07 / 00:16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作为华为全球最大研发中心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将于明年6月竣工交付,目前已进入主体工程收尾和内部装修阶段。10月16日,东方网记者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四周年采风活动中获悉,位于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的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是华为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项目之一,定位为集办公、研发、配套居住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社区
-
上海华为研发中心明年交付,员工将乘“小火车”上班
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赵恩 上海报道10月16日,海报新闻记者获悉,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建设已进入最后阶段。该研发中心总投资超百亿元,预计2024年6月交付,届时将引入3.5万名科技研发人才,园区占地2400亩,内部建有“小火车”帮助员工通勤
-
重磅!国内成功研发2微米工艺芯片,“苏轼”芯片高调亮相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个由尤海航和唐光明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一款名为“苏轼”的超导神经形态处理器原型芯片。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科技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展示了国家在该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